最新Apple的下一代MacBook功能是没人想要的
- 编辑:5moban.com - 18根据发改委的表态,为落实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重大任务,中央10大部门,围绕职工安置等方面,制定了8大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正陆续印发。
累计完成营业收入4100.61亿元,同比下降0.56%。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8.78亿元,同比下降9.85%。
煤市寒冬加剧,煤炭行业在河北省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行业。其主要是钢焦大户欠款。2015年河北煤炭运行数据分析内容如下。截止2015年底,河北省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外欠煤款56.64亿元,比上年底减少1.4亿元,比上月底增加0.64亿元。供电煤189.17元 /吨,同比下降72.58元/吨,降幅约27.73%。
洗精煤产量3845.97万吨,同比少产248.95万吨,下降6.08%截止2015年底,河北省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外欠煤款56.64亿元,比上年底减少1.4亿元,比上月底增加0.64亿元。俞学恭一家三代都是煤矿工人,按他的算法,家里17口人有15口人在矿上工作。
俞登宽说,在他年少时的概念里,长大后除了干工就是在老家种地,老家人都羡慕父亲能在矿上干工,但这座矿城并非谁都能进来,他一定要努力成为矿工。说这话时,48岁的俞登宽竟湿了眼眶。尽管如此,俞长儒并不后悔当时的选择,很多同学毕业都还没找到工作,现在都不包分配了,外面的岗位也需要像我们这样有经验的技术工,我们毕竟是在国企,老百姓对国企铁饭碗都还是很放心的。俞登宽知道,近三年减薪的阵痛可能只是煤炭行业转型的开始,轮岗、内退、裁员等更多减员增效的措施即将像台风一样横扫而来,但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经受得住。
矿山就是我们的靠山,没有煤矿也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家。俞登宽和两个哥哥都在矿区成了家,一大家人基本都是煤矿双职工,男的在井下出力干活,女的在锅炉房等后勤部门赚钱,腰包越来越鼓。
那时候日子过得好啊,工资高待遇好,厂里还经常发米面油、小家电,家家户户都通纯净水,用水用电都不花钱。23岁的他第一次穿上矿工工作服、带上安全帽、背上矿灯,与工友下到430米的井下,走进设想过无数遍的黑咕隆咚的井道虽然气压变化使他呼吸不适,仍挡不住他的兴奋,像初生的小牛犊一样有干劲儿。2001年之后,煤矿效益越来越好,矿上不再发十个10的福利品,而是直接变现加发奖金,俞登宽和妻子的工资也翻倍增加。从之前讨论谁的奖金高、领的工资高,到现在变成了讨论谁内退了,谁又出去做生意了。
从矿上退休的老人们三五成群的下着象棋,天真的孩子在有着巨大树冠的法桐下嬉戏,与市区繁华热闹的气氛不同,这里舒适而安静。俞长儒所在的掘进班,是最苦最脏最累的一线工种,矿工们在矿道的最前端打洞、探路,被各种煤尘、煤灰包围着。从小玩着煤土长大的俞长儒试着考了一下,顺利考进掘进班,而他当时也被一所职业学校的采煤专业录取。走了能干什么呢?工资的下降让俞登宽一家开始盘算着过日子。
当时煤矿越干越带劲啊。俞学恭80岁了,说起30年前鲍店煤矿刚投产时的情景,神采飞扬。
从19岁干到24岁,俞长儒拿到的工资却从当时的1万元降到现在的5000元,钱少了,活还是照样干,俞长儒觉得自己没摊上好时候。2008年前后俞登宽一个月能领到5000多元,两口子加起来能有8000元,还有的采煤工自己就能领到八九千。
第一次下井的经历让俞登宽至今难忘。后来,俞登宽同两个哥哥都分到了50多平方的职工福利房,各自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日子。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但儿子相亲见了几个女孩都没有成,这让俞登宽很忧虑。2000年,俞学恭搬进了三室一厅的矿区新家,把黑白小电视换成了29寸的大彩电,老桌椅换成了全新的八仙桌和联邦椅,还添置了一台非常稀罕的立式格兰仕空调。俞登宽从没想过离开矿区,也没想过让儿子离开矿区,走了能干什么呢?俞登宽说不清楚,我们老辈儿就干这个,我算是子承父业,我的儿子又子承父业。
在井下作业,相当于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需要很娴熟的经验,半点都马虎不得。当上矿工就等于吃上了公家饭俞学恭一家是鲍店煤矿为数不多的三代矿工家庭。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大姑娘都不愿意嫁矿工了。以前工资高,下班之后经常吆喝着去饭店,今天你请,明天我请,一个月怎么也得有个5、6次,日子过得很潇洒。
想不出答案,俞登宽依然每天早上6点半从家中出门,在430米深的井下作业6、7个小时,熟练的检修机电设备。这个曾给他们带来无限荣耀和富足生活的行业,如今却像重霾之中呼吸的人们,期盼着明天澄澈透明的好天气。
俞登宽说,2000年之前矿上流行十个10,每到春节前都会发10斤油、10斤肉、10斤带鱼不愁吃穿还有结余。有矿才有了这一家子1986年6月10日,鲍店煤矿正式投产,我们第一个月按期完成任务、安全无事故。儿子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俞登宽有些着急,想让儿子快点娶媳妇。这里是兖矿集团鲍店煤矿,一座30年的老矿厂。
当时的鲍店煤矿是还未开采的新矿,我们既当矿工,建井道、装设备,又当瓦工,建厂区、宿舍区,在地上和地下同时开荒掘进。矿上鼓励职工内退,俞老爷子眉头紧皱。
从邹城市区向西北行驶12公里,平坦的道路开始有些颠簸,两侧的风景从绿油油的农田变成一座连一座的煤山,轰隆隆的运煤车不时从身边经过,留下一片暗沉,扬尘让人看不见前面的路。地下矿井是他工作26年来最熟悉的地方,半封闭的矿城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跟不上城外世界的节奏,选择与鲍店煤矿荣辱与共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是鲍店煤矿第一批煤矿工人,1984年从滕州老家来到鲍店煤矿援建,从此在这片煤土地上扎下根。那时候老采煤工一个月能拿到400元钱,10块钱的大团结拿在手里厚厚一沓。
2011年他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鲍店煤矿三年一次的大招工,这也是矿上最后一次招收最低学历为高中的招工。俞学恭有些耳背,和人聊天时要靠助听器才听得清。俞学恭的家就是当时第一批矿工盖得家属楼,一排连着一排,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国企家属院的典型风格。他担心如果中年职工大量内退,一些年轻人把控不了生产细节,没有那么多经验铺路,会出现安全疏漏。
俞登宽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工友们不再吆喝着一起吃饭,张罗请客的工友越来越少。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与煤矿风雨同舟,在瑟瑟寒风中等待着春天。
儿子性格内敛,很少在家抱怨,偶尔忍不住发几句牢骚,俞登宽听在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小在矿区长大的俞长儒,说话的语气和矿外的90后有很大不同,包分配、技术工、铁饭碗,这些父辈的专用词儿,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养花打发生活成为俞学恭夫妇的一种习惯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9.89亿元,同比减少39.4亿元,下降414.3%。